關於爬行動物的有趣事實

117視圖
6分鐘用於閱讀
我們發現 28 關於爬行動物的有趣事實

第一個羊膜動物

爬行動物是一個相當大的動物群,包括10多個物種。

生活在地球上的個體是 66 萬年前災難性小行星撞擊之前統治地球的動物中最健康、最有彈性的代表。

爬蟲類有多種形態,包括甲殼龜、大型掠食性鱷魚、色彩繽紛的蜥蜴和蛇。 它們棲息在除南極洲以外的所有大陸上,其條件使這些冷血生物不可能存在。

1

爬行動物包括六類動物(目和亞目)。

它們是海龜、鱷魚、蛇、兩棲動物、蜥蜴和蝶齒動物。
2

大約 312 億年前,爬行動物的第一個祖先出現在地球上。

這是石炭紀的最後一個時期。 當時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都是原來的兩倍。 最有可能的是,它們是爬蟲類動物的後裔,爬行動物生活在緩慢移動的水池和沼澤中。
3

現存爬行動物中最古老的代表是蝶齒獸。

第一批蝶齒獸的化石可以追溯到250 億年前,遠早於其他爬行動物:蜥蜴(220 億年)、鱷魚(201.3 億年)、海龜(170 億年)和兩棲動物(80 萬年)。
4

蜥蜴目中唯一現存的代表是大蜥蜴。 它們的範圍很小,包括紐西蘭的幾個小島嶼。

然而,今天的蝶齒獸類動物的代表與其數百萬年前的祖先有很大不同。 這些是比其他爬行動物更原始的生物體;它們的大腦結構和運動方式更類似於兩棲動物,它們的心臟比其他爬行動物更原始。 他們沒有支氣管,是單腔肺。
5

爬蟲類是冷血動物,因此需要外在因素來調節體溫。

由於維持溫度的能力低於哺乳動物和鳥類,爬行動物通常維持較低的溫度,根據物種的不同,溫度範圍為24°C至35°C。 然而,有些物種生活在更極端的條件下(例如Pustyniogwan),其最佳體溫高於哺乳動物,範圍為35°C至40°C。
6

爬行動物被認為不如鳥類和哺乳動物聰明。 這些動物的腦化程度(大腦大小與身體其他部位的比例)是哺乳動物的 10%。

它們的大腦相對於體重的大小比哺乳動物小得多。 但是,此規則也有例外。 鱷魚的大腦相對於它們的體重來說很大,這使得它們在狩獵時能夠與其他物種合作。
7

爬蟲類的皮膚乾燥,與兩棲類不同,爬蟲類無法進行氣體交換。

創建一個保護屏障,限制水分從體內排出。 爬行動物的皮膚可能覆蓋有盾片、盾片或鱗片。 由於缺乏厚的真皮,爬蟲類的皮膚不如哺乳類的皮膚耐用。 另一方面,科莫多巨蜥也有表演能力。 在迷宮導航研究中發現,木龜比老鼠更能應付迷宮。
8

隨著爬蟲類的生長,它們必須蛻皮才能增大體型。

蛇會完全脫皮,蜥蜴會局部脫皮,鱷魚的表皮會在某些地方剝落,然後在這個地方長出新的表皮。 生長迅速的年輕爬行動物通常每 5-6 週脫落一次,而年長的爬行動物每年脫落 3-4 次。 當它們達到最大尺寸時,蛻皮過程會顯著減慢。
9

大多數的爬行動物是晝行性。

這是由於它們的冷血本性,當太陽的熱量到達地面時,動物就會變得活躍。
10

他們的視野非常發達。

由於日常活動,爬行動物的眼睛能夠看到顏色並感知深度。 它們的眼睛含有大量用於彩色視覺的視錐細胞和少量用於單色夜視的視桿細胞。 正因如此,爬蟲類的夜視能力對它們來說作用不大。
11

還有一些爬蟲類的視力幾乎為零。

這些蛇屬於Solecophidia亞目,它們的眼睛在演化過程中已經縮小,位於覆蓋頭部的鱗片下方。 這些蛇的大多數代表過著地下生活方式,有些蛇以雌雄同體的方式繁殖。
12

鱗龍類,即蝶齒類和鱗類動物(蛇、兩棲類和蜥蜴)有第三隻眼。

這個器官科學上稱為頂葉眼。 它位於頂骨之間的孔中。 它能夠接收與松果體相關的光,松果體負責產生褪黑激素(睡眠激素),並參與晝夜節律週期的調節以及管理和優化體溫所需激素的產生。
13

在所有爬行動物中,泌尿生殖道和肛門通往稱為泄殖腔的器官。

大多數爬蟲類都會排出尿酸;只有海龜像哺乳類一樣,會經由尿液排出尿素。 只有海龜和大多數蜥蜴有膀胱。 無腿蜥蜴如慢蟲和巨蜥沒有它。
14

大多數爬行動物都有眼瞼,即保護眼球的第三眼瞼。

然而,一些有鱗動物(主要是壁虎、鴨嘴獸、夜蛾和蛇)具有透明的鱗片而不是鱗片,這可以提供更好的保護免受傷害。 這種鱗片是在進化過程中由上眼瞼和下眼瞼融合而產生的,因此也存在於沒有鱗片的生物體中。
15

烏龜有兩個或更多膀胱。

它們構成了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象龜的膀胱可佔動物體重的 20%。
16

所有爬蟲類都用肺呼吸。

即使是像海龜這樣可以長距離潛水的爬行動物,也必須時不時浮出水面呼吸新鮮空氣。
17

大多數蛇只有一個功能正常的肺,即右肺。

有些蛇的左側神經節減少或完全消失。
18

大多數爬行動物也缺乏味覺。

這意味著它們在吞嚥獵物時必須屏住呼吸。 鱷魚和石龍子是個例外,它們已經發展出了第二個味覺。 在鱷魚身上,它對大腦有額外的保護功能,當獵物保護自己不被吃掉時,大腦可能會受到損害。
19

大多數爬行動物都是有性繁殖並且是卵生的。

還有卵胎生物種——主要是蛇。 大約 20% 的蛇是卵胎生;有些蜥蜴,包括慢蠕蟲,也以這種方式繁殖。 貞潔最常見於夜貓子、變色龍、蜥蜴和塞尼特蜥蜴。
20

大多數爬行動物所產的卵都覆蓋有皮革或石灰質的外殼。 所有爬行動物都在陸地上產卵,甚至包括那些生活在水生環境中的爬行動物,例如海龜。

這是因為成年人和胚胎都必須呼吸大氣,而在水下這是不夠的。 蛋內部與其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是透過絨毛膜(覆蓋蛋的外漿膜)進行。
21

「真正的爬行動物」的第一個代表是蜥蜴 Hylonomus lyelli。

它生活在大約312億年前,體長20-25厘米,與現代蜥蜴相似。 由於缺乏足夠的化石材料,這種動物是否應該被歸類為爬行動物或兩棲動物仍然存在爭議。
22

現存最大的爬行動物是鹹水鱷魚。

這些掠食性巨人的雄性體長超過 6,3 m,體重超過 1300 kg。 雌性的體型只有它們的一半,但它們仍然對人類構成威脅。 它們棲息在亞洲南部和澳大利亞,生活在沿海鹽紅樹林沼澤和河流三角洲。
23

現存最小的爬行動物是變色龍 Brookesia nana。

它也被稱為奈米變色龍,長度達到 29 毫米(雌性)和 22 毫米(雄性)。 它是地方性的,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北部的熱帶森林中。 該物種是由德國爬行動物學家 Frank Rainer Glo 於 2012 年發現的。
24

與過去時代的爬行動物相比,今天的爬行動物很小。 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蜥腳類恐龍,巴塔戈泰坦馬約魯姆,長 37 公尺。

這個龐然大物的重量可以從 55 噸到 69 噸不等。 這項發現是在阿根廷的巴爾奇諾山岩層中發現的。 迄今為止,已發現該物種的6個代表化石,它們於約101,5億年前在此地死亡。
25

人類發現的最長的蛇是蟒蛇的代表,它生活在非洲南部和東部。

儘管該物種的成員通常能達到 6 公尺左右的長度,但在西非象牙海岸賓格維爾的一所學校拍攝的紀錄保持者卻達到了 9,81 公尺長。
26

據世界衛生組織稱,每年有 1.8 至 2.7 萬人被蛇咬傷。

結果,80 至 140 人死亡,被咬後不得不截肢的人數是三倍。
27

馬達加斯加是一個變色龍的國家。

目前,已描述了 202 種爬行動物,其中約一半生活在這座島上。 其餘物種棲息在非洲、南歐、南亞直至斯里蘭卡。 變色龍也被引入夏威夷、加利福尼亞和佛羅裡達。
28

世界上只有一種蜥蜴過著海洋生活。 這是海鬣蜥。

這是在加拉巴哥群島發現的特有物種。 他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沿海岩石上休息,然後潛入水中尋找食物。 海鬣蜥的食物包括紅藻和綠藻。

有趣的事實關於甲殼類動物的有趣事實
下一個
有趣的事實關於灰鷺的有趣事實
非常
0
有趣
0
很差
0
補助金

沒有蟑螂

×